採訪驚魂記之錄音事故

大家知道採訪工作中,最重要的是什麼嗎?沒錯,就是一定要錄音!就跟上課要抄筆記一樣,人的大腦能力有限,如果沒有輔助的紀錄很難把事情全面記住。

從以前校刊社開始,老師就會耳提面命,除了筆記之外一定要記得錄音,所以當時校刊社社員都人手一支錄音筆。後來手機的錄音技術更方便,有時也會用手機錄音。有了錄音紀錄,編輯撰稿時可以反覆確認一些細節,也可以比採訪當下更留意受訪者的語氣。總之錄音絕對是必要的。

結果我在離開雜誌社前最後一次採訪(而且是訪藝人)就發生了嚴重的錄音事故:沒錄到音!事後回想,我把手機放到桌上就當作自己開始錄了,結束後還按下了按鈕,結果錄了超長一段與工作人員互道再見,以及收拾東西的框啷喀啦聲。天曉得我回家聽到這段雜訊有多麼絕望。晚上翻來覆去想著,這麼說來,除了潦草的筆記之外唯一可靠的就是我的記憶了。隔天進公司馬上開始寫稿,趁著記憶尚未消退,把三千字的封面人物專訪咻咻咻地寫完。

幸好大腦還算可靠,看著訪綱確認大部分的對答都還記憶猶新,寫出來的專訪給經紀人看過也沒任何問題,安全下莊,但這驚險的過程真是嚇死我了。這也不是我第一次發生錄音事故,我從前一間公司離職時,因為擔心有勞資糾紛,和前老闆談判時還帶著手機想錄音,結果因為中途有人來電,我接起後不小心也中斷了錄音,結果什麼都沒錄到(幸好也沒什麼太嚴重的勞資糾紛)。

而我一位在美國研讀新聞攝影的朋友,也曾經發生在拍攝課堂的採訪短片時,因為戴著手套手指不靈活而錄一大堆匪夷所思的片段,差點毀了作業。結論就是,錄音是不可或缺的工作,但又不能太倚賴錄音,因為不管是機器,還是自己的大腦,都不是那樣可靠。與大家共勉之。

封面拍攝開始前,攝影師與助理正在測燈光。

然後那一期雜誌已經上市了,大家可以在書店找到由我絞盡腦汁撰寫的封面故事。提示:封面人物前陣子得了金鐘獎最佳男配角。

燈拆下來後被這樣搬來搬去,很好笑,很像拿著一大朵鬱金香之類的。

希望今天的分享有娛樂到大家,歡迎轉貼分享。

廣告

辭職開公司前,必須做好哪些準備?

上週宣布我要辭去雜誌編輯工作,專心當個創作者之後,收到超多祝福(真的很謝謝大家),其中非常多回饋還包括許多「你好勇敢」、「天啊!你怎麼敢」這類的回覆,還有我身邊的人也對於這個決定感到驚訝。今天就整理一下辭職開公司,「為什麼我敢」的三個原因,以及「其實我超怕」的三個理由。

先講那些讓我內心一直很掙扎,花了許多時間克服的問題。

  • 身分的轉變

我以「編輯小姐」為名號在網路上與出版業界小有知名度,今天如果我不再是符合世人對「編輯」這個工作的想像(在某一間出版社或雜誌社上班),會不會受到批評,例如「根本不是編輯還使用這個名號行銷自己」,或是被退讚之類的。

  • 收入銳減

從大學畢業後算一算已經過了將近六年,收入也從三餐斤斤計較的22K,提升到可以愜意生活,買個精品包也OK的程度了,辭去正職失去穩定收入,意味著將自己的經濟能力砍掉重練。由奢入儉難的人性讓人對於這點感到驚慌。

  • 身邊的人能否支持

創業盈虧自負,前期獲利也不穩定,勢必在有些時候需要家人和另一半的支援,但依照我的人生觀,世界上沒有任何人有義務幫助自己。所以我做這個重大決定是否能得到家人的支持?同時也可能推遲與另一半成家的時間,兩人的未來規劃也必須從長計議。

2019年下半年的日常:周間進公司上班,周末則拼命為一角鯨工作,就是為了早點讓一角鯨有產品與成果。

為什麼我敢?我非常推崇一句話:「讓自己不會怯場的方式,就是萬全的準備。」這其實說的是演講,但我認為適用在每一件事。不管接下來要面對什麼,有充分的練習或全面的準備,就可以讓自己心安。

  • 存款

打從萌生打算開公司的想法,我就開始記錄自己一個月的生活花費大概多少。並開始逐步更新設備,例如:桌電、繪圖板、腳架、穩定器、Adobe系列、網域、各種保險等等,趁著還有固定收入時把硬體一口氣提升。沒錯!並不是開始不顧一切的省錢,有些錢眼前省下了,但長久來看卻是阻礙了自己的提升。接著根據紀錄,準備好可以撐上半年的生活費。

  • 自我經營已經有一定的基礎

請注意!我並不是從0開始創業。我除了經營「職場上的我」之外,也花非常多心力經營「拿掉名片的我」,有自信即使不靠公司光環也能接到案子、擁有人脈。同時,我也有了志同道合的合夥人,一起籌備了好一陣子,利用周末(累爆)完成了一兩個專案才準備辭職。我不是一個躁進的人,而且時常瞻前顧後,一次踩穩了才敢走下一步。

  • 準備好第二條路

有一本書的書名取得超好,《你的強大,就是你的自由》(洪雪珍著,有方文化出版),其實我沒看過內文(我保證我會去讀),但書名就符合我的人生觀。過去,編輯是正職,圖文創作是副業,但現在我將這兩者結合成為一角鯨工作室的正職,我便開始尋找下一個副業,而且想挑戰一個不同領域的技能——我考取了人壽、產險、外幣三張證照,直接取得保險業務員資格。我的專業能力多了一個,就像手裡多了一項武器,不管怎麼樣都不會把路走死。

不到十坪的工作室被剛入庫的書堆滿了,只能坐在地上開發票。

以上就是我敢於2020年遞出辭呈的原因,如果你也有辭職創業,或辭職接案的想法,不妨朝這幾個角度評估自身能力,再來訂定自己的單飛計畫,在思索這些問題的同時,也能釐清自己的思緒。

辭職自立,很勇敢嗎?當然很勇敢啦!但那些留下來的人就很廢、很膽小嗎?我覺得不是,這一切都只是選擇,想要追求怎麼樣的人生,就去過那樣的生活方式,不過是如此而已。

雖然才開業不到半年,成員也只有我們兩個創辦人(還有攝影師)還是吃了第一次尾牙。

希望今天的分享有幫助到大家,歡迎轉貼分享。有哪個部分想了解更多細節,或是有什麼疑問的話都可以留言讓我知道喔!謝謝大家收看。

返鄉投票

加班是個出版媒體業界的常態,但加班也是有限度的!什麼情況下,編輯要義正嚴詞的拒絕加班,大家應該都知道是什麼情況吧?

分享一個業界的小故事給大家。

雜誌每一期的封面人物都會搭配一篇深度專訪,專訪對象通常都是歌手、演員等明星。而編輯撰寫的專訪文章,在出刊前都會交給經紀公司過稿,過稿的用意有一部分是確認資訊是否正確,以避免熱絡的採訪中產生資訊誤解,或者是否有些涉及隱私的內容藝人希望刪改,等等。

幾乎每一次,只要採訪內容涉及中國,便會被要求修改。

例如希望編輯部將所有「中國」改為「大陸」,或者藝人聊到與時事相關的看法,也被要求修改到非常含蓄,絕對看不出立場用語。例如「關心政治」要改成「關心新聞時事」;「台灣局勢變化」要改成「大環境的變動」之類,即使藝人只是單純的話當年,最後的文章也必須進行修改,更有甚者是整段刪掉。

畢竟大咖藝人多多少少都在中國有合約、有作品,雖然無奈,編輯部都盡全力斟酌,讓字面隱晦,但原意不變,不讓藝人為難,也不做太多妥協。

現在,是有人護著我們,才能好好地對這個世界提出觀點——這是多麼神聖的事,是不該被任何人、任何政權奪走的自由。

1月11日,是每個人都有能力守護台灣的日子,一起投一票,給民主與自由。

超邊緣交換禮物

耶誕節快到了,想必大家都在為交換禮物煩惱吧?

我曾經參加過認真地交換禮物,結果真心換絕情換到完全不喜歡的東西;也參加過「最無用交換禮物」,互相贈送一些這輩子鐵定用不著的怪東西。最棒的交換禮物就是跟朋友交換特定物品(例如喜歡的書之類)。

當然,一角鯨提供非常適合送禮的風格小物與文創商品,所有的品項現貨量都很少(禁不起庫存壓力),如果今年沒有交換到喜歡的禮物,不如就自己買一個吧!

2020亂視童話桌曆👉https://reurl.cc/lLAgzd
小胖貓萬用卡👉https://reurl.cc/e5ALkj
雪精靈+石虎紙偶👉https://reurl.cc/8l80bj

今年也參加了一個鐘錶編輯與精品公關的交換禮物小派對。這是個相當虛榮交換禮物,規則是這樣:「價值500元的禮物,但要裝在精品紙袋裡。」這邊會有人想問,大家哪來的精品紙袋?其實是因為身為時尚媒體的編輯,只要參加品牌記者會都會拿到,裡面裝新聞稿,平常也會收到各品牌的公關品與逢年過節的賀禮,所以各品牌精品沒有,但袋子很多。

看起價值很驚人吧!

我準備的是卡地亞紙袋裝擬真迷惑龍模型,附上小卡寫:「拚命工作五年,還是買不起你報導/宣傳的那隻錶,想必對人生很迷惑吧?沒關係,這隻迷惑龍懂你。」這是我當錶編一年半的心得。

我則很幸運抽到前同事Ken準備的「沛納海紙袋裡的和牛立體拼圖」,我們是唯二準備了玩具的,顯見同個編輯部出身就是邏輯一致。

周末再來拍開箱吧。

2020年,編輯小姐新的開始

2020年,是【編輯小姐Yuli的繪圖日誌】開站4周年,也是我開始在網路上創作的第14年。在這十幾年間,我從一天被規定「只能用電腦15分鐘」的苦哈哈國中考生,變成天天黏在電腦前寫稿校對的編輯。

作為高中校刊得獎,時任總編的我;以及2018年於時尚雜誌當執行編輯的我。

我從校刊社編輯,踏入業界成為童書編輯,後來又成了時尚雜誌的執行編輯。同時我持續當個部落客、出了書成為圖文作家、到處演講成為講師、開了公司成為品牌的CEO。過著一天當兩天用的忙碌生活就這樣來到現在。

在2019年的某一天,我突然感覺至今職涯分支已經來到極限, 我有很多想寫的故事、想畫的漫畫、想拍的Vlog、想設計的產品、想做的企劃……一個人或許可以有好幾個身分,但無法承受每天腦海裡迸發出來的無數點子,卻沒有時間執行的無力感。

2019年度負責執行編輯的13本Esquire君子雜誌(有一期是雙封面,所以是13不是12本)

於是,我辭去我熱愛的時尚雜誌編輯工作,當一個真正的全職創作者。

這不是一個超級瀟灑果斷的過程,而是長達一整年苦苦掙扎、自我懷疑、搖擺不定後,才真正下定決心。這個職涯斷捨離(還帶有心靈成長成分在)的故事,我會從今年開始慢慢說給大家聽。

新的旅程將從這裡開始,編輯小姐不會因為辭去正職的編輯工作,就失去這個身分。誠如我每場演講所言,編輯是一種工作態度、一種生存能力,一個得以將想法從0到1不可或缺的角色。

謝謝每一位讀者一路的支持!

在出版業小型聚會上,第一次與合夥人Tina向業界朋友介紹我的品牌:一角鯨工作室

【交換故事見面會】出版人的地下生存匯報

前陣子聯合報的貓編找來我、B編、出版魯蛇和老編垚順做了對談專訪(可惜A編檔期喬不攏不克出席),今天訪談報導全文於繽紛版刊出!其實我們現實中沒啥交集,所以趁著這次機會才換名片、認真聊天,得到很多精彩的經驗故事,想說大家還真有種都直接說出來。

聯合報 記錄/李達達 記者許正宏/攝影
左起B編、出版魯蛇、編輯小姐Yuli、老編垚順

交換名片的儀式

周日下午,為了能講一點祕密,四位出版人相約在一家位於地下室的餐館。最先到的是「編笑編哭」的B編,接著戴粗框眼鏡的老編垚順入座。第三位入場的是穿著黑色透膚上衣的編輯小姐Yuli,壓軸抵達的是「出版魯蛇碎碎念」的魯蛇,魯蛇租了一套吉祥物連身套裝,把自己包在蛇皮內,害羞地向大夥問好。

四人到齊,向彼此更新近況,交換新的名片。

B編有兩張名片,一張是粉專「編笑編哭」的經營者,另一張則是她工作的公司。問起公司同事知不知道她另一個身分,她說:「我把自己的私領域捍衛得滿好的。同部門的同事瞞不住,但我會把兩個角色區分開來。我是行銷,要照顧作者,不會讓作者知道我就是B編。」

穿著租來的蛇皮裝,同樣也有兩張名片的出版魯蛇說:「我離開待了十三年的出版業,現在已經不在出版社上班了。」她說,因為成為專辦活動的第三方,不隸屬任何一家出版社,顧忌少,就有機會辦更大型的出版人活動。

編輯小姐Yuli有三張名片。一張是她在時尚雜誌的工作,一張是她經營的內容創作公司,第三張名片印著壽險公司的標誌,她拿出來的時候猶豫了一下,解釋道:「因為很擔心開公司會餓死,所以去考了壽險的執照。」但她希望將來能專注在自己的公司和創作上:「未來會慢慢集中在一張名片上吧。」

老編垚順(曹仲堯)用一張名片走天下。他是語言學習書出版社的副總編輯,瀟灑地說:「本名早就暴露啦,在哪裡工作過大家也都知道,不必隱藏了。」

出版工作種種苦

提起編輯的多重身分,老編垚順有深刻體悟。他曾做過手工藝雜誌的編輯,他說:「以前資源少,每件事都得一步一步親自確認。」做拼布包專題時,他為了確保讀者都能看得懂說明,就自己在家動手做。做食譜書他也照步驟試菜,檢查配方,嘗味道。「到後來做算命書,就弄得我都能幫人家算命了。啊,我不是來當編輯的嗎?怎麼都在做這些怪事。」

出版魯蛇說:「是啊,自製書真的很麻煩!」她曾和一間品牌商合作,但對方太過積極參與製作,「原本是我們提的企畫,到後來卻變成幫對方作嫁。」策畫新書發表會的時候,A老闆希望邀請B老闆出席,卻又不願意給聯絡方式,「所以我只好直接寫信到B公司找B老闆,B老闆卻覺得不受尊重,訓了我一頓。」她嘆口氣說:「好像都在照顧一堆媽寶老闆啊。」

「其實很多作者都這樣,外面形象超好……」B編接過話,談起對作者幻滅的經驗。她曾細心為作者規畫網路行銷案,當她請作者方轉貼新書訊息時,對方卻說:「我們要維持創作者的品格,老師的粉專不能那麼商業化。」B編咬著牙說:「要格調,就不要出版嘛。」

「這就是編輯最痛苦的地方,我們幫作者化妝,讓他們在讀者面前好看,但狗屁倒灶的事都是我們在後面做。」老編垚順說完便舉例,有一次,他發現自家編輯又在辦公桌前哭,問了才知道,編輯收到一張存證信函。他說:「某讀者跑去跟某老師告狀:『老師你的圖被盜用了。』某老師二話不說寄了存證信函來,要提告侵權。查證之後,我發現那張照片是我們幫某老師做的廣編特輯,根本不是盜用!就是有這種瞎事。」

創造的成就感

出版工作的高度創造性,其實能帶來很大的成就感。編輯小姐Yuli離開童書出版社後,轉戰男性時尚雜誌這個新世界。進公司沒多久,主管便讓她挑戰重要的腕錶廣編專題。「當時我養了一隻角蛙,就想試試把錶跟爬蟲類放在一起拍。」但社內提案時,業務們聽到爬蟲類就皺眉,認為廠商不會喜歡,因此兩次提案都被否決。「第三次提案時我改口說,『我想用冷血動物來呈現錶』。換個說法,同事們就興奮了,客戶也很喜歡這個提案。」

Yuli翻開雜誌給大夥看,然後對著那隻尾巴上戴著錶的鱷魚說,這支錶要價兩百萬台幣,除了兩名護送錶的保全,其他人是不准碰錶的。「所以拍攝現場很緊張,飼主握住鱷魚的嘴,我跟攝影助理固定前腳,攝影師固定尾巴。接著戴白手套的壯漢保全很緊張地把兩百萬的錶套在鱷魚的尾巴上,最後大家數到三,一起放開,攝影師就趁那短短幾秒拍照。」Yuli看著自己的作品得意地說:「這個沒有別的雜誌拍得出來。」

喜悅來自作者回饋

B編去年服務的作者,今年得到金鼎獎。「其實,這本書是由前同事A編向作者提案,再由我到處撈這個作者的文章,整理成一個有機體。作者看到稿子的時候嚇一跳,很多文章他都忘記了。」到了頒獎典禮那天,B編透過影片聽到作者的得獎感言,作者說:「我最想感謝這本書的兩位編輯。」這對B編是莫大的鼓舞。

出版魯蛇也有類似經驗,她自己開出版社的那年,曾做過一本關於車諾比核災的書。她說,那本書的作者群,為了在同一本書上紀念簽名感謝出版社,把書輪流寄給當時旅居在歐洲各地的大家簽名,最後再寄回台灣。「我收到的時候超感動。」魯蛇補充道:「而且那本書做完,我的夥伴和其中一個作者戀愛,後來還結婚了。」魯蛇笑著說。

交換了許多好事壞事,趁著聚會結束前,四人聊起接下來彼此的去向,以及下次見面又會是何時何地。這時魯蛇卻急忙拿出筆電,老編問她:「要散會了妳怎麼又突然上班起來啦?」魯蛇說:「我想起來合約還沒給出去,要趕快來發。」

聽到「合約」兩個字,大家都無奈地笑了。

小物故事

我帶的是工作上的好夥伴,空氣鳳梨。為雜誌拍攝各類商品照片的時候,只要有空氣鳳梨陪襯,拍出來的照片質感就會大提升。不過因為它看起來很像假的東西,有一次我們董事長巡視辦公室,就把它當作道具裝在塑膠袋裡綁起來,收進櫃子裡,結果好幾株空氣鳳梨都死了,只有兩株撐過來。今天帶來的這一株,是倖存的其中一株。

全文請詳: https://udn.com/news/story/12663/4232711?fbclid=IwAR1-L2h6r1AOtKd4Ao-Sv_tmQTfONKK22TZeD7lTGx6n7CnuFNYznIZgDw4